本報訊(記者劉元聰 通訊員朱素芳 吳靜)再過幾個月,江漢區常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9歲的主任劉景科就要退休了。但患者們都捨不得他走:“要說感動江漢人物,咱們的劉主任當仁不讓。”
  到今年,劉景科扎根基層已經40年了。每到一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,他都變著法給病患謀福利:1998年來到前進街後,他很快投入江漢關一帶的抗洪工作中,為防護人員保駕護航;在新華街,他整頓混亂的專科,發展業務扭虧為盈;在民意街,他從門、床位的設置開始,規範精神病專科,讓民意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擁有當時全市唯一的社區醫院精神科;在2005年,劉景科又在北湖街頂著重壓,率先推行“醫葯分開”,患者憑著醫生的藥方,直接到附近藥房拿藥,百姓藥費下降40%,藥品品種從200種增加到3000種。
  2006年,劉景科來到城鄉接合部的常青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,發現這裡進城農民工、特困戶、生活無法自理老年人特別多。那年,居民李巧婆婆,曾因腦溢血在各大醫院問診,花光全部積蓄,子女只能將老人抬到社區醫院,求劉景科收下。“我說我們條件不好,沒有空調,家人說他們自己買空調都行,大醫院實在住不起了,我沒辦法拒絕。”最終,插著鼻管、尿管、氣管,近乎植物人的李婆婆在社區醫院住了半年後,可以推著輪椅走動了,至今還活著。
  受此啟發,劉景科決定,在社區醫院推廣“養老+醫療”的護理模式,讓患者在社區既住院又養老,小病有醫生對症下藥,護士們一日三餐悉心調理,費用根據護理情況從1700至3300元。如今,中心養老院收治了40餘名重症患者,其中癱瘓病人近20人,到今年年底,還將再新增40張床位。劉景科說:“希望能幫更多重症老人在‘家門口’安度晚年。”  (原標題:劉景科:變著法給患者謀福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x69qxbvl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